39年前5000元起家,如今杭州半个城北的市场版图都是它的

2020-09-04 14:08:22 返回列表

原作者:牛奶当水喝 涌金大牛

杭州人应该都知道的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在大关一带的城北版图中是一个地标。
 
这家创办于1997年的小商品市场,屹立二十多年不倒,几近改扩建却依然门庭若市,相当于城北人民的武林广场。
 
前两年,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旁边,又拔地而起一座商业综合体——水晶城购物中心。
 
这两者貌似竞争对手,其实,她们是亲姐妹。
 
如果了解一点杭州的城市史就会知道,原来那一带都属于上塘镇沈塘湾村。随着城市的变迁、扩大,沈塘湾村慢慢消失“看不见”了,但留下了一家很牛逼的企业——浙江建华集团。

 

1997年的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VS今貌

从1979年至今,建华从制造业起家,逐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集先进制造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自2013年起连续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自90年代起涉足商品市场的开发经营,建华目前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五金机电、装饰、化工齐全的生产资料综合交易市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商品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建华旗下各大市场的营业额却在过去十年保持年均50%的增长速度,秘诀惟有两个字——创新。

图说

1979年,以5000元起家的线手套加工作坊——建华针织厂诞生了。

这家村办企业,承载着全村父老乡亲的希望,取“建设中华”之意,开启了建华人的创业征程。

如今建华的带头人许荣根,那时才刚刚高中毕业,他加入到只有7名员工的建华针织厂,负责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


沈塘湾村原貌

手套厂办得并不成功,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和利润都很低。第二年,大队又办了一家电镀厂,由于污染严重、气味刺鼻,一年后就被叫停。

这一回,大队开始尝试小五金加工,后延伸至建筑机械,才算挖到了第一桶金。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从小型机械如手推车、脚手架,到大型机械如塔吊、搅拌机,件件都成了畅销货。

在许荣根的记忆中,简陋的厂房里只有一台刨床是新的,另外都是老旧设备。其中最关键的部件蜗轮是外协加工的,直径两米的大齿轮则是从温州一家乡镇企业进的货。“当时我们能做出400立升的混凝土搅拌机,连省建筑机械厂的高工都觉得不可思议。”

1985年,建华迎来自创立以来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当年利润超过十万元,产值超过百万元。


1994年,建华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上世纪90年代初,不再满足于为国营大厂生产配套产品,建华在如今的总部开辟了60亩地重新规划布局工业小区,希望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

为了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厂长许荣根可谓“三顾茅庐”:“国营大厂的待遇我们比不了,得拿出百分之两百的诚意来;常常碰到本人同意了,家里人不同意,我们还得做家里人的工作。”

厂长几番上门求才,加上建华在业界的良好口碑,建华的人才队伍逐渐充实、壮大起来。1991年,建华成功创办压滤机厂,自主研发出第一项标杆产品——固液分离机械系列产品。


上世纪90年代,建华工业园尚在建设中。

除了大胆引进各类人才,建华还首创以“技术入股”的方式用才、留才,允许管理团队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

90年代末,省化工研究院的几位科研人才,自己搞了一个小企业研发产品,不慎发生重大火灾,厂房付之一炬。

建华惜才的名声早在业界传开,在区科技局的积极引荐下,许荣根立刻承诺由建华投入全部资金,负责厂区建设和经营管理,创始团队只需要安心做产品研发,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享受收益。这家企业,便是如今建华东旭助剂公司的前身。


2000年,建华工业园落成。

2000年,沈塘湾村成为拱墅区第一批撤村建居单位,同时也是村企合一的深化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

在改制过程中,最有争议的一点莫过于外来人才的入股问题。有部分村民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应该把更多的股份留在村内。但许荣根认为,建华过往的发展壮大,与这些人才的贡献密不可分,未来的持续发展,更是要建立在人才队伍的稳定之上。

“人才战略是建华一以贯之的核心战略,若不能保障这些人才的利益,那我们宁愿不改制!”在一次意见征求大会上,许荣根这番醍醐灌顶的讲话,把大家都给震住了。最终,集团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的股份得到了充分保障,兑现了建华最初对他们的承诺。

改制后的十多年时间,建华年销售收入、资产规模、股民分红、上缴税收等指标均增长了30多倍。


2004年,建华五金机电市场开业。

除了制造业板块,商贸服务业也成为建华版图中的重要部分,自90年代初起陆续创办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建华五金机电市场、建华装饰材料市场等。

2005年,建华成立网络科技公司,从集团内部局域网开始,慢慢将网络平台与商品市场实体经营融合,建立了“机电在线”、“钱江网上商城”两个行业类网站。

“当时哪里知道‘O2O’这么洋气的说法,也是因为参加某次论坛,听到马云说等到条件成熟,优质的网络客户也会考虑落地。反过来想想,我们集团已经有四家大型实体市场和5000余家商户,何不搬到线上呢?”

依托实体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建华走出了一条虚实结合的新路径。实体商户可以在集团线上商城推广交易,而网商能够向建华的商务秘书公司寻求托管服务,不需要场地与前期投入,也能低门槛进入到市场中去,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3年,创办建华文创产业园。

这一触网,就停不下来了。

2010年,建华投资运营的水晶城购物中心,开启了集团从传统商品市场向智慧型现代化商城转型的新篇章。

2012年建华投建文创园,2013年投建杭州网商城项目。建华作为主发起人创办的小额贷款公司,则为市场商户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配套金融服务,自成立第二年起连续获评“浙江省优秀小额贷款公司”。


2014年,水晶城购物中心开业。

目前,建华商品市场、商业综合体及购物中心共有商户5000余家,从业人员15000多人。文创园区引进各类网商和新兴产业企业1700余家,从业人员12000余人。服务业的营收已经占到集团总营收的80%,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集团实体商品市场与网商市场的年成交总额已突破250亿元,充分体现了实体市场与信息经济融合发展的成果。


2018年,建华创立39周年,成立控股公司。

对话杭商

建华集团董事长许荣根,平日里总是挂着温煦的笑容,仿佛一切难题都能在谈笑之间化解。谈到兴起处,他发自腑肺的爽朗笑声,更如同涤荡春风,让身边的人深受其感染。

 

Q1:今年是建华成立39周年,您认为过往39年,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人才与创新。在建华,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尝试不同的岗位,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才能的岗位。而且我们鼓励大家在职进修,由企业承担费用。

同时,企业是创新主体,要大胆地为创新投资,包括人力、财力和智力上的投入。盈利状况好的时候,要更多地将利润投入创新;若是等到企业的发展跟不上了,再去创新,那就来不及了。

Q2:近年来,建华有什么最前沿的创新成果?

2015年,建华与中科院共同创建宁波中科建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及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就石墨烯材料、聚苯胺的合成、导电油墨的制造技术深入合作,促进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各个项目一落地,人才就以技术要素入股,拥有30%左右的股权,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所有投入全部由建华承担。目前,项目组已经在石墨烯重防腐涂料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权威认证,下一步就会开展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

Q3:您是否认同“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形成冲击”的观点?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自然会对旧模式产生冲击,但若是因此否定其价值,就像‘煤油灯否定电灯’一般荒谬。与当年的商品市场一样,电子商务同样是对商业模式的创新,若能将其作为工具利用起来,那它就能成为传统产业的助力。

Q4:今年集团成立了控股公司,是何用意呢?

成立控股公司,主要是从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上来考虑的,希望能在更高层次上引领旗下各领域的产业板块的专业化发展和精准化管理。比如我们现在已经组建建华文创集团,今后很有可能要组建建华商业集团;建华制造业集团;还希望能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组建建华小微金融集团。这样一来,这些产业集团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自主权,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运行。

Q5:听说您有“诗人情结”,还在企业里建立了民工文学创作基地,能聊聊您对诗的理解吗?

我从小就很爱读诗,也很尊重诗人,生活需要浪漫主义的点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

1998年,我们和浙江省作家协会联合成立了“浙江诗人之家”,当时是全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基地。2007年,又与省作协联合设立了“浙江省民工文学创作基地”。

有一次,一位外来务工人员背着一麻袋自己写的诗,主动找上门来,我们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因为他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非常接地气。我更加觉得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让这些民间诗人也能有发挥才华的平台。

Q6、您认为杭商群体有何典型特征,如何诠释杭商精神?

杭州这个城市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脉,也是深化改革的先行区,是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领跑者,杭商骨子里兼有人文情怀与创新精神。杭商精神可以概括为“诚信、包容、开放、创新、坚韧不拔”,需要具备持续创新的勇气、包容开放的大度心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报道刊于《每日商报》8.28 08-09版。


大时代‧杭商40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由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与每日商报联合主办,旨在挖掘过去四十年中最有代表性的杭商故事,弘扬杭商精神,传递杭商力量,以细微到人性的鲜活,突显宏大到时代的高度。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

20180828031435.jpg

联系电话:0571-28822222 传真:0571-28822222 地址:杭州沈半路2号建华大楼

版权所有: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浙ICP备05006954号-1法律声明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698号